从历史到荧屏:独立纵队如何还原抗战岁月

admin

  

  集体合影

  四川省编剧班于2017年4月12日圆满结业,回顾这一周是充实的一周、难忘的一周和幸福的一周。

  4月7日上午,编剧培训班首个专题讲座,我们迎来了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国家级专家、博士生导师潭霈生先生,谭老气定神闲、娓娓道来又环环相扣,以他渊博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和独到的见解剥茧抽丝,从“戏剧本体”的角度为我们开启了为期七天、内容丰盛、形式多姿的本次传道授业解惑之旅。

——学员樊明君

  4月7日下午,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周庆富带来了主题为“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讲座。讲座伊始,周庆富院长就为同学们追根溯源,理清了关于文化自信概念的提出与发展过程,由文化自信开篇,鞭辟入里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关于文化创新的有关背景及个人分析。同学们随周院长一道,系统认识到文化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国家创新这个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不二选择、文化创新包括内容创新、体制创新、人才创新、科技创新等等。

——学员潘乃奇

  4月8日上午,北方昆曲剧院编剧王若皓老师为学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昆剧剧本创作技巧》课。原来昆剧是这样的?原来昆剧写作这么讲究?原来昆剧曲牌这么复杂?有了王若皓老师这生动的一上午昆剧创作课,才知道创作昆剧剧本之艰难,要写好一个合格的昆剧剧本不脱几层皮才怪!我为之震撼!震撼于它经久不衰延续至今,震撼于其曲牌众多、枝叶繁茂,震撼于如此繁重仍有人痴情耕耘。昆剧乃戏曲之母,当之无愧。我赞美昆剧演唱之美,对昆剧艺术心生敬畏,对至今仍默默笔耕不辍于昆剧剧本创作的同仁们致以深深地敬意。愿之中华瑰宝在传承与创新中更加绚丽光辉!

——学员李茜芝

  4月8号下午,武丹丹老师作为《剧本》杂志副主编向我们阐述了何为“编辑眼中的好剧本”。以话剧《黄土谣》为例,在此之前这一感人的真实事迹人们都把目光锁定在了宋家人为还债所遭受的痛苦甚至死亡上,而编剧孟冰老师则把眼光投向他们一家人是怎样选择还债的。可见同一题材的不同处理往往可能打开的是通往另一新世界的大门,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一个关键点上时,何不另辟蹊径?然而在此过程中切不可指望瞎猫碰上死耗子,如果我们的创作没能建立在有效的积累上,如果我们没有发掘新鲜素材并加以妥善应用的能力,那么另辟蹊径极有可能就变成了铤而走险,所以很多时候“选择”对于一个剧本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武丹丹老师在课堂上说到写剧本要有“三独”,即独立的思考、独特的发现,独到的表达。好的剧本必然要有好的编剧,武老师提出编剧应该具有的四种思维方式:哲学思维、美学思维,戏剧思维以及舞台思维。武丹丹老师最打动我的便是鼓励我们写自己心里真正喜欢的。如果哪天真是花心思、费心力写出了自己真正喜欢的剧本,起码首先自己就被自己感动到了,那才能更有底气去感动别人吧。

从历史到荧屏:独立纵队如何还原抗战岁月

——学员赵娅洁

  4月10号上午,赵伟明老师授课声情并茂,激昂澎湃,且歌且舞,借讲关汉卿、孔尚任、高则成、徐渭、魏明伦等戏剧名家,博采众长地介绍了各种戏剧观;以钻石、纯金、白银、青铜、生铁等剧本质地的分类,简要地分析了各类典型剧本的得与失;对剧作家的写作状态猜想,则是传达并鼓励了一种健康的创作态度。从剧本到舞台,是一段非常遥远的距离,其中有大量要做的工作,但这不仅仅是导演一个人的事情。如果编剧能在创作过程中学会从导演的角度进行思考,那么编剧会少走很多弯路,剧本也能够离舞台也更近一些。什么样的文字在舞台上更有“戏”,什么样的人物在舞台上更立体,什么样的情境设置能让二度创作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从经验丰富的导演赵伟明老师反馈到编剧学员面前的,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实在经验。

——学员李骊

  刘深老师是活跃在一线的实战编剧,作为实战编剧,他的语境和我们最为贴合,也最为“惺惺相惜”。4月10号下午,他通过他自己近年来的两部改编作品——《大宅门》和《红岩》,非常真实并真诚地还原了他的构思和创作过程,他认为““改编比原创更难”,“改编作品离不开独特的原创视角”。小说《红岩》的语境已和今时大不相同,自己如何在当下对这种经典题材中进行再创造?刘深老师强调要大胆的改编,“新的人物,新的思想,新的写作理念“,在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后,他从“渣滓洞两堵墙上的两组照片“发现了“两种信仰的对立”,从这个角度出发,他大胆地把革命者还原成真实的人,也大胆地把当时的当权派还原成真实的人,“不管党派不同,他们都是我笔下的人……,信仰不是编剧决定的,历史和人民选择了谁,就是谁”。他说不要满足别人提供给你的东西,通过尊重剧中的人物、理解剧中人物、相信剧中的人物,并最终让“人物活在舞台上”。

——学员陈丽丽

  4月11号上午,毓钺老师的课深入编剧班学员的内心,真诚地带着大家做反思:现在最大的感受是创作者的感悟能力在衰退,对生活感悟的触角永远不应该休息。编剧们太依赖别人安排自己写什么,很少自己内心产生写作的冲动。 编剧这个行业也要看祖师爷给不给饭吃,得失成败不成比例,如果不是真心喜欢这个职业,将会是很痛苦的。

——朱怡力

  观看过《狗儿爷涅槃》、《阮玲玉》等撼人心魄的作品,并心怀敬意地知道了编剧锦云先生。然后顺藤摸瓜,也就知道了曾贵为北京人艺院长的锦云先生。4月11号下午,刘大叔热爱土地的初心不改,一直关照现实生活,让作品“有根”。从白洋淀的农村娃到是昌平的基层干部,从市委大院的小说作家到专业院团的职业编剧,无垠的土地永远是刘大叔的精神宝藏和创作武库。土地中埋藏着时代变迁中“狗儿爷”对土地的痴爱,土地里痉挛着抗日背景下“母亲”丧子的疼痛。这片土地,不仅是剧作家创作的素材和精神的寄托,更是抒写的主体和呈现的载体。自始至终,刘大叔的双腿都深扎在泥土之中,他的感情都系念在村庄之上,他的剧作都是绽放在原野上的花朵,吐露着土地的苦涩和芬芳。正是这片厚重的土地构成了刘大叔作品的厚重。也恰是这片土地,如一面镜子,鉴照了当下那些缺乏根基的空中叙事、缺乏深度的飘忽之作。刘大叔的创作路径告诉我们,离开了土地,我们的作品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将枯竭、枯萎,湮埋于历史的烟尘。

——学员廖艺力

  这一周的课程从戏剧理论家谭霈生的精彩讲座中开始,在著名编剧刘锦云的创作心得分享中结束,讲座精彩纷呈,带给学员们很多启示。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霈生为学员授课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周庆富为学员授课

  

从历史到荧屏:独立纵队如何还原抗战岁月

北方昆曲剧院编剧王若皓为学员授课

  

剧本杂志副主编武丹丹为学员授课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赵伟明为学员授课

  

中国国家话剧院编剧刘深为学员授课

  

著名编剧毓钺为学员授课

  

原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刘锦云为学员授课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