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死背后的历史与创作灵感

admin

  

  图:《一份报纸的抗战》纪录片主创团队合影/大公报记者姚勇、王萍摄

  大公网4月26日讯(记者 张宝峰、张帅、孙琳)中国首部以“报人抗战”为题材的大型纪录片《一份报纸的抗战》25日在京举行首播发布会。这部纪录片共分六集,以大公报参与、推动抗战为线索,讲述了一份报纸在国家危难之际的特殊贡献与担当。大公报总编辑贾西平表示,“百余年来大公报一直是历史的忠实记录者,这部纪录片将分布在全国各处的珍贵史料变成了如此光彩照人的影像资料,不仅值得年轻人学习,也值得各阶层观众去体味。”大公报著名记者萧乾夫人文洁若、大公报原总经理胡政之孙女胡玫、大公报创办人英敛之曾孙英达、大公报著名记者吕德润之女吕安妮等出席发布会。

  《一份报纸的抗战》以1931年至1945年大公报参与、推动、见证的中国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一重大事件为线索,讲述了新闻界和文化界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的家国情怀和独特担当。

  填补抗战纪录片空白

  六集纪录片的题目均取材于大公报传诸后世的抗战名篇,分别为:《明耻教战》、《中国的西北角》、《迂迴在生死线上》、《我们在割稻子》、《银风筝下的记忆》和《日本投降矣》,每集38分钟。这部纪录片填补了国内抗战题材纪录片的空白,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重大理论文献题材纪录片”。

出生入死背后的历史与创作灵感

  萧乾夫人吁安倍观看纪录片

  纪录片总撰稿兼总导演邢林池透露,《一份报纸的抗战》纪录片摄制组历时一年多,以大公报六次迁馆和战地记者重大新闻活动区域为主要取景地,寻访大公报抗日“遗迹”,足迹遍及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西、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以及东北三省等众多省区。此外,纪录片还从俄罗斯等地获得了独家的珍贵历史纪录资料,并远赴法国、日本、俄罗斯以及缅甸等国地拍摄。

  大公报总编辑贾西平在发布会上表示,百余年来大公报一直是历史的忠实记录者,它的根茎已经深深扎根在了祖国的这片土地。甚至可以说,没有大公报,中国的现代史就是不完整的。这部纪录片将分布在全国各处的珍贵史料变成了如此光彩照人的影像资料,不仅值得年轻人学习,也值得各阶层观众去体味。

  专家:一份报纸可抵千军万马

  大公报著名记者萧乾的夫人、著名翻译家文洁若在观看了《一份报纸的抗战》精编版影像后表示,这部纪录片史料非常完备。假如日本观众能够看到的话,会认识到靖国神社“拜鬼”的行径是不对的。这部纪录片一定要在更大范围播放,帮助国际社会认识“二战”历史。“现在安倍晋三仍不承认侵略历史,建议他好好看看大公报这部纪录片,里面讲得很清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研究员张量指出,大公报百年历史中,从1931年到1945年的抗战部分虽然短暂,但意义非凡,当时老百姓和党的领导人都是从报纸上了解抗战的各种信息。“可以说,一份报纸在抗战中的作用不亚于千军万马。这部纪录片公映后,将会使公众通过记者的目光了解很多不为人知的抗战故事,对抗战研究意义重大。”

  这部纪录片由大公报(香港)有限公司出品,甘肃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陕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由北京红池风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独家承制,将于5月3日至5月8日每晚22:04分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

  报人后代:出生入死铸不朽文章

  

  图:“密苏里”号战舰上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资料图片

  【记者赵一存、谭笑】25日,在《一份报纸的抗战》首播发布会上,大公报原总经理胡政之孙女胡玫告诉大公报,这部纪录片突出反映了一线战地记者当年报道重大新闻的情形。可以说,当年没有他们出生入死的敬业精神,就没有那么多好文章,因此影片非常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在胡玫看来,与祖父同辈的大公报人将“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精神发扬光大,尤其值得后人学习。她告诉大公报记者,祖父未留下任何私产,“父亲的继母后来到美国时身无分文、寄人篱下,这说明祖父没有任何财产留给家人,完全靠自己打拼。”

  大公报创办者英敛之曾孙、著名导演英达表示,这部纪录片将大量文字、照片和视频素材巧妙、准确地运用其中,将新闻串联起来,从报纸呈现到大屏幕上,成为一个有形有质、可以留存的“史诗”,整部纪录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英达满怀深情地说,一直自视为大公报的一分子。他说,这部纪录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公报辉煌的故事,当看到大公报出现在中国众多重要的历史时刻时,他直言“十分骄傲”。

  专家:纪录片是对抗战史独特书写

出生入死背后的历史与创作灵感

  

  图:《方大曾:消失与重现》的作者、纪录片导演冯雪松

  【记者张宝峰、周琳、李晓蓉】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表示,《一份报纸的抗战》如同它所记录的有百年历史的伟大报纸大公报一样,担负着国家的责任和历史的使命,是充满着正气和有着独特的精神气质。整个片子纵横捭阖、气度弘扬,角度非常独到,文献非常详实,挖掘非常深入,是中国新闻史独特的书写,也是中国抗战史独特的书写。它也是两代新闻人穿越时空的一次精神对话。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徐和建向大公报表示,首映上看了这部优秀的纪录片,再次深为感动。这部纪录片披露了很多新的素材,而且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它们呈现出来,让观看者十分感动。这部纪录片不仅对大公报和媒体有意义,对于中国的抗战史乃至中国当代很多事情也很有意义。

  精品力作来自优秀记者

  徐和建说,大公报是一份令人尊重的报纸。在百余年历史中,大公报不仅刊发了诸多精品力作,还培养了范长江、方大曾、朱启平这样的优秀记者,更重要的是,大公报深具“文章报国”的理念与情怀。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李煜表示,“一定要给我份纪录片完整的光盘,我要放给学生看。”李煜说,自己在新闻史中讲到大公报时给学生放的还是10年前的一个小短片,而六集的《一份报纸的抗战》纪录片将丰富和充实其课堂教学。

  细节丰富 还原历史 有血有肉

  

  图:纪录片《一份报纸的抗战》首映\新华社

  【记者张韦韦、李晓蓉、计梦慧】在25日举行的《一份报纸的抗战》首播发布会上,纪录片主创人员对大公报抗战史表示敬意,并披露了制作过程中的深切感触。

  《一份报纸的抗战》总撰稿兼总导演邢林池介绍说,自己已经拍摄了十多部纪录片,《一份报纸的抗战》与以往有很大不同。这部纪录片在注重宏大叙事的同时做到了有血有肉。“我们从报纸本身找灵感,通过阅读当年记者的报道发现,他们的文章文学性很强、有血有肉,这给纪录片增加了丰富的细节。”

  《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作者、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冯雪松在观看完精编版纪录片后表示,“从碎片化历史信息的拼接还原,到遗落后人风物的俯首捡拾,甘苦可想而知,同为纪录人,我向他们致敬!”

  中央十套《探索发现》栏目制片人李浩洋也表示,“过去的纪录片更多是主线叙述,《一份报纸的抗战》从大公报这一独特角度反映了抗战历史,提供了很多新鲜、有趣的历史信息,在70多年后让我们知道更多当时的细节,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