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游戏与现实生活:游戏中的选择,揭示真实世界的残酷

admin

  

  天使导读

  儿童精神就是游戏精神。

  然而这些年,儿童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儿童的大脑,正逐渐成为成人精神的殖民地!

文 | 张祖庆

  1

童年,因玩具和游戏而丰富

  我的童年很贫瘠。

  家里唯一的电器是手电筒。和电相关的一切电子产品,闻所未闻。没有动画片,没有游戏机,没有MP3,没有MP4,没有平板电脑,当然,也没有智能手机,没有QQ,没有微信,没有facebook,没有微博,没有博客……

  这样单调得可怕的日子,现在的儿童,恐怕半天都忍受不了。

  然而,因为单调,人,才会从中寻找乐趣。

  小时候,我仿佛天生就是个自制玩具的高手,铁环、陀螺、水枪、泥巴车……一件件原生态简陋玩具,仿佛变戏法似的出现在手中。动动手指,短则几分钟,长则半小时,五花八门的玩具就大功告成。不费分文,经久耐用,坏了再做,无需修理。

  这些,都是男孩的游戏道具。女孩子,仿佛也是天生的游戏发明家,各种游戏,丰富多彩:跳皮筋、丢手绢、掴柿核、集火花、集邮票……同样玩得不亦乐乎。

  那一代的童年,因着这些玩具和游戏,贫瘠却丰饶。

十日游戏与现实生活:游戏中的选择,揭示真实世界的残酷

  我们可以滚着铁环从本村跑到邻村跑出老远老远;我们可以端着水枪见人就射(当然是大热天啦)玩得很久很久;我们可以同时做三四个不同大小的瓦片陀螺,为它们举行大赛;我们可以用泥巴制造好几辆轿车,让它们在晒谷坪自由“奔驰”;我们可以用母亲的米缸盖当乒乓球拍,在书桌上与同学大战三百回合大汗淋漓……

  每每和儿子说起我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和游戏,他常常一脸羡慕。回到老家,儿子常常央我做几个玩具给他玩。刚起头儿,他总是很有兴致,不一会儿,嘟囔一句:“没劲”,便丢在一边。

  

  2

儿童精神就是游戏精神

  为什么这些简陋的自制童玩,让我至今念念不忘。我想,关键是满足了童年生命的游戏本能。

  游戏,是儿童生命的天性;游戏,是童年生命的表达。

  儿童大部分活动的参与,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游戏总是和儿童在一起。对着仓鼠自说自话,给布娃娃打针,捉迷藏、猜谜语、搭积木、唱童谣、讲故事,形式各异、不一而足。

  正如皮亚杰说的:“任何形式的心理活动最初总是在游戏中进行”。儿童自我中心化的本能、冲动、需要、欲望、意识、灵感以及好奇、好动、好幻想、情绪多变的精神因素及特点,也无不在直观可见的游戏活动中显现。

  游戏,成为映照儿童精神的一面“镜子”,成为儿童标识自我的一种“语言”,成为人们理解儿童心灵世界的一洞“门窗”。

  简而言之,儿童精神就是游戏精神,游戏精神即是儿童精神。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强调:“新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发现和解放儿童。与之有关的首要问题就是儿童的存在;其次是,当他日趋成熟时,给他提供必不可少的帮助。这意味着必须有适合于儿童成长的环境……由于成人也是儿童环境的一部分,他们也应该使自己适应于儿童的需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成人的过渡保护、娱乐游戏业的过渡发展、升学压力的过早提前,不但没有“适应儿童的需要”,反而成为了儿童成长的“障碍环境”。这样的环境,让当下的儿童,离游戏越来越远。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年,儿童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儿童的大脑,正逐渐成为成人精神的殖民地!

  美国文化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中反复地表达着一个观点:成人文化的侵蚀和过渡娱乐的影响,让当代儿童,过早失去了童年。

  250年前,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曾经发出这样的呐喊:“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

  生活节奏的加快,就业岗位的紧缺,岗位与岗位之间收入差距的加大,成人对儿童的期望不断提高,导致大部分家长把儿童的游戏行为当做浪费时间甚至“玩物丧志”。许多孩子的游戏时间,自小被各种辅导班填满,闲暇时间被无情挤压。学习成绩差,得补课,以免读最差的学校;学习成绩好,得补课,努力进入最好的名校!

  毫不夸张地说,当下的大部分中国儿童,不是在上辅导班,就是在上辅导班的路上。

  本该游戏的年龄,却在埋头苦读;本该埋头苦读的年龄,却在埋头游戏。

  可怕的颠倒,颠倒的可怕!

  更为严重的是,利益至上的年代,不少成人,将眼睛瞄准了儿童。儿童游戏成为了他们的消费品;儿童,成为他们的摇钱树。儿童的想象、情感被各种无良商家利用,各种低劣、色情、暴力、庸俗甚至不安全的玩具或网络游戏(最近极为流行的“抖音”,就是一款无脑级的游戏——批它的人多了,我就不凑这个热闹了),吸引着缺乏甄别力儿童。游戏,本是儿童自发的本能活动,逐渐演化为由成人发起的虎视眈眈、无孔不入的消费侵略。

  呜呼!本是精神放松的游戏,异化为物质的攀比。儿童,不再是游戏的创造者、享受者,而是沦为“被游戏者”。

  君不见,离开了电子产品和乐高等所谓“高级”玩具,当下的儿童,仿佛连玩儿都不会了。他们,集体患上了“电玩依赖症”。即便是玩“游戏”,也是个体对着电子玩具与虚拟的另一个(一些)伙伴在“游戏”。游戏精神,似乎在这一代儿童身上荡然无存。

  我真不知道,失去游戏精神的儿童,能否称其为儿童?!

  这是多么的可悲和可怕!

  

  3

让游戏回归童年,教师何为?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无力也无能改变教育大环境。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教师就可以随波逐流地成为剥夺儿童游戏权利的帮凶?

  我想,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会理直气壮地说不!

  其实,仅仅说不,是远远不够的!用行动对抗荒诞,这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我们不能逃避应试,但我们可以在较好地应付考试的前提下,让儿童的学习生活,多一些游戏精神。

  做中学、充分体验、专注,是那一代农村孩子沉浸自创童玩的关键所在。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否努力为儿童创设这样的教学环境呢?

  作为教师,我们可否把更多探索的机会交给孩子们?可否允许他们出错,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往前走,允许他们先行动,不懂了,再请教老师?

  老师,是否可以助学与伙伴的身份出现,而不是以讲师、裁判的姿态出现?学习,非要先“学”后“习”吗?可不可以,先“习”后“学”、“习”“学”并进?

  作为教师,我们可否多布置一些具有游戏性、探究性的长线作业,让儿童在真实问题解决的任务驱动下,通过综合性、研究性的学习,在完成多个任务链的过程中,习得解决真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作为教师,我们可否还给儿童更多专注阅读、专注研究的时空,让他们沉醉在自我的世界,充分享受阅读、享受研究,体验阅读和研究的快乐?

  作为教师,我们可否提供更好玩、更富于童趣和游戏特质的童书(绘本、幻想小说、童话,富有趣味的各科拓展读物),让他们自己设计好玩的阅读活动(比如:允许穿越到书中,与主角对话,写角色日志,表演书中的精彩片段……)让儿童把阅读当做游戏,并在阅读中享受游戏的快乐?

  作为教师,我们可否和儿童一起讨论、一起设计他们喜欢的好玩的游戏项目?我们可否让他们自己做主安排自己的节日?我们可否允许以适度娱乐的方式面对严肃的学习,寓学于乐?

  作为教师,可否设立创意游戏节,鼓励儿童传承、发展祖辈父辈小时候玩过的古老游戏,让这些老掉牙的游戏,重新焕发时代光彩,让儿童延续祖辈、父辈的游戏精神?

  也许,你会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逼仄的应试氛围、各种层出不穷的表格,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也许,你会说,这一切的前提是学校乃至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真正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分为本的评价机制,离开这个前提,一切是扯淡;

  也许,你会说,这还得靠家长和全社会的齐心协力齐抓共管……

  这都对!

  但,美好教育的大环境,不是期待出来的,不是梦想出来的,而是所有人奋斗出来的。现实残酷,我们更不可苟且。我想,只要用心经营,我们总可以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在属于自己的小小教室里,一点点地努力,一点点地改变。

  心中有儿童,哪怕戴着镣铐跳舞,也会拥有诗与远方!

  “在万物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要爱护儿童,帮助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教育家卢梭250年前说的话,至今仍振聋发聩。这些,其实都是常识,但已被我们遗忘。

  教育,很多时候其实不需要太多创新,而是要回到常识、捍卫常识。

  让游戏回归童年,让儿童成为儿童,让儿童大脑不再成为成人精神的殖民地。这,是需要重温的常识,也是值得追寻的诗与远方。

  作者 | 张祖庆,浙江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秘书长,多家核心期刊封面人物。致力于儿童创意写作和全民阅读推广。本文来源 | 祖庆说(zuqingshuo_123)

◆ ◆ ◆

延伸阅读:

  

  上100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

  教100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

  讲100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

—— 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

当代儿童的很多困难,诸如入睡困难、社交困难、易病、多动症、安全感不足、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够,以及专注力差等,可能都与儿童在在0-9岁间的自由玩耍不足有关。

有着华德福一线丰富教学经验的阳光三月老师带来的经典课程:贴心为你省钱的「儿童玩耍课」,呵护孩子玩耍的天性和权利

  主要内容

  一、不同发展阶段的孩子发展与玩耍

  1、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玩耍,分别从0-3、3-5、5-7三个发展阶段来阐述儿童的发展需求,以及相应的环境创造

十日游戏与现实生活:游戏中的选择,揭示真实世界的残酷

  2、自由玩耍的意义

  二、

  儿童玩耍时成人如何陪伴

  1、阻碍孩子玩耍的活动(比如成型的玩具、大量阅读、模仿环境缺失……)

  2、儿童玩耍时成人如何陪伴

  3、电子媒体(电视、手机、IPAD等)带给儿童的伤害,如何引导孩子远离

  三、户外和室内儿童玩耍区域的设计,如何选择玩具

  1、如何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玩具

  2、如何陪伴孩子收拾整理玩具

  3、户外和室内儿童玩耍区域的设计

即可了解详情和参与团购

  ? ? 点击阅读团购阳光三月经典课程【儿童玩耍与玩具】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