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适合创业的To B类区块链业务,慢热但商业价值更大。
来源:靠谱的阿星
关于区块链及炒币是否该大举介入的辩论在创投圈激励展开,正方笃定区块链技术的革新意义,是新圈子中的“老人”,他们带着对没有进场的人思维out的优越感,除陈伟星外,还有行动派薛蛮子、徐小平、蔡文胜;反方痛斥币圈割韭菜的太多、韭菜不够用了,持谨慎观望的传统VC不仅有朱啸虎、还有邵亦波、张颖、杨守彬等。为了显示对区块链的了解,摆在吃瓜群众面前的似乎没有办法折中站队了。
与去年性感的AI一样,晦涩难懂的区块链有着让人钻研和秀智商的欲望;不明觉厉的高深技术,透着理想主义的革命气质,而区别是,有人在炒币中狠狠地发了笔财,传统实业来钱慢、生意难做,现在轮到区块链打鸡血了,还不赶紧上车。
一些闷声发财的圈内人士并不希望这样的局面打开,一旦新事物推向全民关注的关口,意味着大批散户进场,“政治追求多数人的民主,经济则追求少数人致富”,当区块链碾压其他热点事件,也是其机会红利消停、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
左图为微信指数、右图为百度指数,区块链热度三个月来盖过人工智能
区块链还能火多久?与屡屡被领导人提及并写入国家发展战略的“人工智能”相比,政策法规始终是一柄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之中,而在监管处于介入前的野蛮生长空窗期可能随时中止。这场区块链狂欢盛宴中,如果指责批判带来不了任何新的机会,还不如换个角度从to C端、to B端来看,有没有介入的可能性。
在2C端,割韭菜只会愈演愈烈,风险也越来越大
虽说从2008年“创世块”问世到今年正好十年,与其他移动互联网风口不一样的是,区块链是在行业知识尚需要启蒙的情况下“早熟”的,市面上面向小白的傻瓜式应用基本为零。
去年能调动激情的是囤比特币,坐等升值,如今比特币价值在1万美金左右的高价位,“挖矿”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尽管比特币由于只有2100万个,还有升值的空间,已注定是有钱人的游戏。
去年9月4日针对ICO的政策出台之后,外界以为ICO要凉了,没有想到一部分转战境外交易所,一部分改头换面包装成为区块链项目大行其道,而一些“伪区块链项目”面向C端的应用就是“发币”。而在春节期间火爆的各种区块链培训,让“韭菜”产生了“和尚摸得,我怎么就摸不得”般的醒悟,市面上的“空气币”有增无减。根据Tokendata的数据统计,去年进行的ICO项目中有46%的项目融资失败或跑路。
在区块链火之前99.9%的微信群基本没有很好的活跃度,而区块链拯救了鸡肋般的微信群。目前运作最为成功“3点钟”主社群聚集了大批名人、大咖,以对区块链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而知名,不过,“3点钟”也面临着是否向商业化、收费运营方式转变的尴尬局面。
据阿星了解,3点钟社群的IP之所以全网引爆,是由微商操盘团队运作起来,进而把微商在朋友圈中晒账户余额、晒豪车豪宅等“打法”全面接收。“3点钟无眠区块链”微信初始群群主玉红在2月21日发表声明,市面上有不少冠以3点钟微信群已经严重背离了初衷;并称任何收费行为与初始群无任何关联。
3点钟社群的声明
在收费区块链社群之中,讨论主题是如何炒币、代投和ICO;声明的出现意味着3点钟社群裂变进入“失控”状况,主群只能提前划清界限以防范未然的风险。据了解,3点钟社群试图摆脱微商团队选择由传媒公司在各北上广等地做线下活动,以相对稳妥方式来做IP。笔者在朋友圈中已经能够看到各种收费区块链社群兴起,看来这些3点钟社群很难刹车了。
适合创业的To B类区块链业务,慢热但商业价值更大
To C端区块链业务如发代币众筹、搞收费社群不太适合脸皮薄、怕挨骂的人参与,曾鸣教授说大约相当于互联网的1990年,要等到基础设施完善、应用百花齐放还需要几年的磨砺,正如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主要是卖硬件、软件以及技术开发商盈利一样。
区块链有着从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过渡、超越短期功利的社会意义,而价值资产多元化、证券化的确能解决互联网世界存在的痛点,比如文字、音乐、影视等内容版权收费问题,企业融资通道狭窄等问题等,而这需要在泡沫之中真正有“企业家”创业精神的参与。
当所有人都去淘金时,针对淘金人卖水业务会先繁荣起来。除挖矿、炒币、社群以外,目前区块链风口中暴富矿机业务和交易所业务均属于B端业务,比特大陆2017年营业利润超30亿美元;币安(Binance)交易所创始人赵长鹏在一年之内成为华人数字币首富,这意味着这些业务也进入到垄断化,后进者很难做到比他们更好。
左图为矿机公司比特大陆报道,右图为币安交易所报道
刚刚过完年着急找点事做、以及投资偏好相当谨慎的朋友,不烦关注区块链创业的企业服务端,或许能够有一些新的眉目。以下是阿星的一些行业观察,并不全面和系统。
1.区块链白皮书撰写、内容运营人才奇缺
就我个人理解,to B业务要么是赚项目的钱,要么是赚老板的钱,企业的文案、新媒体运营、市场等成本类岗位就属于后者。
目前区块链撰稿水平普遍不尽人意,领导要上线产品,发现底下的人懂的不会写,能写的不懂,只能老板亲自上阵、有的高薪请人捉刀完成;根据拉勾和boss直聘的招聘信息显示,区块链编辑和记者岗位的年薪待遇已经涨到20万左右,但还是找不到满意的人,所以阿星建议刚毕业大学生尤其是文科生还是要多关注区块链,硬着头皮看,争取对行业有所了解。
2.区块链细分媒体及自媒体,瓜分意见和注意力市场
判断一个行业火不火有一个重要标志是有没有相应细分垂直媒体出现。区块链及Token项目需要有媒体、名人的背书以聚集起忠诚度高的种子用户,国内的区块链项目基本在摸着石头过河状态,对于媒体及社群高度依赖。
国内最早做区块链和比特币社区的媒体是巴比特社区,目前比较知名的区块链媒体有钛媒体旗下的链得得、金色财经等,此外还有一些垂直的区块链自媒体,以及具备原创能力的KOL在做付费社群(主要以知识星球为主)、项目推介上有着不可小觑的变现能力。
据阿星了解,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地一些区块链自媒体联盟已经出现。
3.专注于区块链投资的天使、VC及母基金
区块链项目火爆的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公司融资渠道和生存空间日益狭窄,可发行加密数字货币的区块链项目成为救命稻草,而如何发币、如何做项目估值、如何做融资都离不开专业投资人及机构的指导,对于投资机构来说,行业有适当的“泡沫”才有更多热钱涌入、资金的流动性及退出的效率也会大大递增,据了解2017年年投资加密货币对冲基金回报率竟高达1477.85%。
早期天使投资人主要是项目预判和鉴别能力,目前市面上鱼目混珠,投中是小概率事件,更适合真正懂行的专家参与,而目前市面上的VC机构大多是以TMT为主,很少有专注于区块链项目的垂直基金出现;而垂直VC在尽调及决策上命中率无疑更准,并且也能给区块链创业者更好的投后管理和服务,实际上类似于区块链项目的孵化工场,只要能够最终跑出的一两个项目就能打回损失,掌握王牌。而在春节之后,一些专注于孵化区块链基金的母基金(FOF)也开始出现。
现在的投资机构也更倾向投To B类项目,烧钱少、盈利模式更清晰、技术含量较高,以现在估值最高的以太坊为例,就是为开发者提供应用开发平台的底层公有链项目,具有很强to B属性。
以上3类to B类模式只是提供一些看待区块链机会上的启示,相信绝不限于此,主要是还是为区块链创业者、爱好者、开发者们提供一些资讯、资源、资本上的辅助,能否最大实现盈利依然取决于对区块链行业规模的把握和既有实力。
当前区块链的热度还停留在表层,由于缺乏落地到一些垂直行业的抓手,相应的并行交易量、用户数据安全及账户隐私、应用者开发接口及操作系统等技术瓶颈还有待克服,导致了区块链的创业机会实际上相当狭窄,在C端模式法律风险成本高、并呈现出红海状态下,当前主要的突破机会还是在看得见、摸得着的to B端服务和产品落地上。
关
注
我
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